找到相关内容137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佛教医药对中医药的影响

    患者的病态心理作了细致的分析,然后建议“静坐”,治愈了“心疾”的史实。邝子元患了“心疾”,请这位僧医诊治。僧医分析了他的起病原因说:“贵恙起于烦恼,烦恼生于妄想。”禅家谓之幻心。能照见其妄,而斩断念头...

    邓来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5761962.html
  •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

    之发心利益损坏自己相续、丧失善根之众生。  愿我能于长期轮回中,心甘情愿感受极难忍之痛苦、强烈或中等痛苦。  当婆罗门子护星于贤劫中成拘留孙佛时,愿我能以圣者慧眼照见十方世界微尘数刹土中诸如来广转法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261978.html
  • 信仰与土地——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

    为了把这种思想表达出来,诗歌往往是禅师们采取的方式。唐?寒山的诗,以及明?楚石梵琦(1296-1370)的和,即其中最好的例子。寒山有下面这样的一首诗:   寒山顶上月轮孤,照见晴空一物无;   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1562313.html
  • 《中论》与《中庸》——“中”之思想的比较

    “于无名相中以名相说,以语言说”,那就是更圆满的中道至境了,所以真俗不二方是中道的究竟境界。  近代学者王恩洋先生认为,佛法学本于智,儒者学本于仁。智之极至是照见五蕴皆空,世间不足以当意,其旨在出世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8.html
  • 大圆满的教程----《心灵的慧灯》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(一)

    作用有四分:  ①相分——识所缘的境界、相状。②见分——识有照见所对之境的作用。③自证分——识能证见“识”自己作用的“见分”。④证自证分——返照自证分的作用,依自证分而起。2.4.5.2依他起自性: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562461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心病最主要就是从“我”而来,《般若心经》说: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把“我”空了,就可以去除心中的颠倒妄想。  不过,一般说“我执”容易去除,但还有“法执”,佛法所谓的“修行”,就是和八万四千烦恼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怎样解读《心经》

    心明觉圆之时。  照见五蕴皆空   照不是用光去照,明心与自然母体合明叫照,即自我之真心本体,通过自身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接触到外界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叫做照,用自心智慧之明,照自心愚昧无知之暗,...

    妙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4062569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述评

    上面的。第三、从境界层面看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是菩萨修持般若直观达到的最高境界,观照色与空的相即不离,照见色等五蕴皆空,从而度一切苦厄。可见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...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[71]就是说观自在菩萨在修持深入的般若直观时,当下观照五蕴皆空。中观学派在般若经系统空观的基础上,进一步主张中观。中观作为空观的补充、发展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4.html
  •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佛法相融通。  3)事世间:行者在发五神通时,能悉见一切众生种类及世间事。这是透过禅修而得到五神通时,就能照见十方三世色、心境界的差别,以及不同的众生种类所居住的国土相貌一一皆有异。此处的说法与《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构成心及被心所知,乃是妄想的产物,因执着色受想行识存在,而感受并推动自己作出相应的反应和造作,故而成就轮回之因而结轮回之果。实际上五蕴也是一种假合,故而《心经》说: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因此五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